遇见马尼拉的阳光——我与菲律宾女孩的爱情故事
第一次见到玛丽亚,是在马尼拉老城区的一家咖啡馆。她穿着明黄色的连衣裙,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,像热带雨季里突然放晴的天空。那是我被公司外派到菲律宾的第三个月,语言不通的孤独感正像藤蔓般缠绕着我。"需要帮忙吗?你看菜单的样子像在解数学题。"她突然用带着椰香味的英语说道,指尖点在我纠结许久的"halo-halo"(菲律宾传统甜品)单词上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在银行做客户经理的姑娘,那天下班后总爱来这家店写诗。
文化差异比想象的更可爱。她带我去吃用手抓的"kamayan"海鲜饭,我教她用筷子吃小笼包;她坚信芒果配酱油是绝佳甜品,我偷偷往她的菲式咖啡里加了三包糖。某个台风夜,停电的公寓里,她裹着毯子给我讲"aswang"(菲律宾民间传说里的吸血鬼)的故事,结果自己被雷声吓得钻进我怀里。
跨国恋的考验来得很快。疫情爆发时,我被紧急调回国内,异国守望的日子像被拉长的橡皮筋。她每天清早六点准时发来的日落视频(菲律宾比中国没有时差),和我在深夜发去的朝阳照片,在手机屏幕里奇妙地拼合成完整的昼夜。
去年圣诞,我在她家乡的圣婴大教堂前掏出戒指,她用他加禄语说了句"Oo(我愿意)",又慌张切换成英语:"我是说Yes!"现在我们的混血宝宝已经会同时用中文叫"爸爸"和菲律宾语的"Nanay(妈妈)"。这段始于一杯甜到发腻的halo-halo的爱情,如今依然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甜度。
页:
[1]